乌军近日发起的反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特别是乌东战略要地哈尔科夫再次易手的背后充满多种疑团。俄军宣称是主动撤离哈尔科夫,真的是这样吗?这背后又包含着哪些左右战况走势的变量呢?
针对哈尔科夫控制权的变化,…

乌军近日发起的反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特别是乌东战略要地哈尔科夫再次易手的背后充满多种疑团。俄军宣称是主动撤离哈尔科夫,真的是这样吗?这背后又包含着哪些左右战况走势的变量呢?

针对哈尔科夫控制权的变化,俄乌双方乃至西方都在加大宣传力度,各方的说法大相径庭。不过,真相往往就包含在细节之中。老刘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问题一:俄军为什么要撤退,是主动撤出,还是迫不得已?

对于俄罗斯撤出哈尔科夫的原因,俄官方的说法是主动撤出。我们一起来看看俄军事专家对于这一重大进展的解读。至少老刘看了之后觉得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俄军事专家维克多·利托夫金称,此次俄军是故意撤退,以将力量集中在薄弱的位置上。这些行动最终将有助于在未来更有效地进行攻击。有时需要后退一步才能前进。乌军在俄军薄弱的地方集中了一个巨大的攻击力量,俄军不得不离开哈尔科夫附近的城市,专注于顿涅茨克方向。俄军撤退并不意味着永远这样做。

但另两位俄罗斯专家的说法则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重要信息。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12日以”为什么俄军撤离巴拉克利亚和伊久姆?”为题报道称,俄退役上校和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季莫申科表示,俄军被迫撤离是由于没有预备队。俄军实际上有一个1500公里正面前线。共有2个集群,其中一个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方向,第二个是在顿巴斯方向。他们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在两条战线上同时采取行动。他说:”当我们为击退乌军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方向的攻势而准备预备队时,我们暴露了顿巴斯方向,即哈尔科夫方向。结果乌军在哈尔科夫附近集中了突击力量。”

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则表示,必须承认乌军设法控制了大片土地。他们使用了众所周知的战术,与1941年一样,当时德军绕过苏军的设防区,然后集中兵力,攻击防御薄弱的后方设施。

因此综合目前的信息来看,老刘更倾向于认为,俄军是为了减少可能被包围所带来的不必要伤亡而主动放弃了哈尔科夫地区。

而俄军在哈尔科夫州等地遗留了不少相对完好的装备,以及弹药库,也被西方解读为俄方匆忙撤离的证据。特别是西方媒体透露俄军坠落了苏-30SM使用的”希比内”电子吊舱,一旦被西方情报机构获取后,将会帮助西方研究俄军战机的电子战装备的秘密。

但目前俄方对于这一说法并没有回应,因此还不清楚这是西方媒体的信息战手段,还是俄军一线作战部队确实遗失了相关吊舱。同时,即便俄军掉了吊舱也不能说明它和俄军撤离哈尔科夫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

admin